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萌叶 通讯员 何庆良
“一斧落地两喳开,你是对手上场来!”
5月18日晚7时,长阳资丘民间文化艺术团撒叶儿嗬传承基地内,歌师正在击鼓叫歌。咚咚鼓声,干脆响亮,前来捧场的镇上群众也随鼓声应节而舞。
当天是基地揭牌开幕的日子,此后每周三、周五都免费向镇上群众开放。
耳濡目染中
撒叶儿嗬代代相传
“想让她学习一下我们土家族的撒叶儿嗬,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的熏陶。”居民沈应兰轻拍着女儿稚嫩的肩膀说。
撒叶儿嗬传承基地揭牌,沈应兰领着5岁的女儿来到现场。此时,她的丈夫已经在场地中间跳开了。
“虎抱头”“凤凰展翅”“牵牛喝水”……小女孩看着父亲跟随歌师的歌声和鼓点,挥动手臂,模拟动物或农耕的动作,变幻出不同舞姿。
“撒叶儿嗬能够体现土家人的豪放、豁达、看淡生死的气魄。”资丘民间文化艺术团艺术总监覃远新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,撒叶儿嗬是一种祭祀舞蹈,土家人希望用歌舞的方式,陪故去亲人走完最后一程,如今常常出现在土家族各类节日活动中。
“我们资丘的撒叶儿嗬,离不开民间艺人的传承和保护。希望这个基地成为我们梦起的地方,也成为梦圆的地方。”开幕式上,一名留着利落短发、身着盘扣传统服饰的中年妇女站在鼓边说。
她是资丘民族文化馆馆长刘光菊,1990年参加工作的她,是个一梦三十二年的文化痴人,被称为“文化女愚公”“文化绣娘”。
在刘光菊组织下,资丘筛选15名优秀民间艺人,进校园教授撒叶儿嗬、南曲等传统歌舞,接续培养出6000多名民族文化“小传人”。在资丘小学,随便遇到一个学生都能来两句南曲《春去夏来》。
举办民族文化艺术节,到北京、武汉参加非遗展演……在刘光菊努力推动下,资丘的土家族传统文化不仅花开长阳山区,也香飘祖国大地。
举办赛会奖励三弦
突破南曲传承瓶颈
“‘鼻如悬胆牙似玉,樱桃小口朱唇鲜’,不用看都能想象这个美女有多漂亮!”5月19日,资丘镇水莲村农民田纯花对记者讲起南曲中她喜爱的一句词,语气中带着自豪。
这天,田纯花等十几个南曲爱好者在覃世容家中聚会,90岁的南曲传承人覃守胜也来了。
覃守胜是村里的篾匠,他的南曲启蒙源自母亲,先后跟随当地艺人学了20多个段子、30多个唱腔。
“雪花飘”“凤阳调”“望江楼”“清江引”……覃守胜谈到南曲各类唱腔时,刘光菊凑上前掰着指头数。
因主要靠口传心授,加之弹唱难度大、学习人数少,南曲在资丘一度面临失传的危险。为改变这一局面,民族文化馆先后举办南曲百友会、南曲知音会、南曲师徒大赛。去年的“南曲大师晋级赛”,通过赛制设置和层层选拔,涌现出20多位新晋南曲传承人,覃世容便是其中之一。
覃世容是覃守胜的徒弟,擅长三弦弹奏。
覃世容的三弦是他叔叔留下来的,蟒蛇皮做的琴鼓面,许多蟒鳞已有些卷边,“如果这把三弦的原主人还在,都有115岁了。”
三弦是南曲主要伴奏乐器,价格较高。为了提高群众学习南曲的积极性,刘光菊自筹资金设立奖励制度。在资丘,只要能完整弹唱两首南曲,民族文化馆就奖励三弦一把。
“你们尽管练,我就是‘钻天打地洞’也会把三弦奖给你们!”刘光菊鼓励当天来聚会的南曲爱好者。
“唱好了曲子,还有机会上台展示,我们就觉得蛮满足。”南曲爱好者田振琴说,前两天她刚刚在一户人家婚礼上演唱南曲。这些都属于义务演出,从来不讲价钱。
刘光菊告诉记者,在资丘,就算专业的撒叶儿嗬、吹打乐的表演班子也仅收基本劳务费,艺人们都非常喜爱和尊重土家族的传统歌舞技艺。
近年来,濒临失传的南曲,重新在资丘山区人家唱响,10来岁娃娃,也能熟练地击鼓叫歌。
土家族传统文化滋养着当地群众的精神世界,成为流淌在他们心中的另一湾“清江水”。
凯时尊龙官网 copyright © 2001-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- - - -
- -
凯时尊龙官网的版权为 荆楚网 www.cnhubei.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